我院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暨入学教育

发布时间: 2025-09-16 点击数量:

为帮助2025级新生快速熟悉学院环境、融入研究生生活,明确学习目标与方向,9月12日(周五)下午,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立德楼B503会议室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暨入学教育。学院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郭东方、党总支书记崔光军、研究生导师程波、组织员徐艳、办公室主任曾利、教秘邓雅清、辅导员王雨潇,以及2024级全体班委、2025级全体新生共同参会。会议由王雨潇主持。

会议伊始,王雨潇向2025级新生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祝贺,对出席会议的领导、老师及2024级班委的表示衷心感谢,并阐明本次见面会的核心目的——为新生搭建与学院、师生沟通的桥梁,助力大家更快适应新身份、开启新征程。

随后进入新生自我介绍环节。来自五湖四海的2025级新生依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分享个人经历、兴趣爱好与读研期许。有的同学提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忱,有的表达了在川外马院提升学术能力的渴望,满是青春的活力与对未来的憧憬。这场简短的自我介绍,不仅让师生间、同学间快速建立初步认识,更让新生们在交流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,为后续共同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2024级范文龙作为“过来人”代表学长学姐发言,结合自身一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,为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两大核心经验。其一,学习方法的转变:他强调研究生阶段需跳出“被动接受知识”的模式,主动围绕研究方向查阅文献、思考问题,培养自主求知能力;其二,心态的调整:面对研究生阶段可能出现的学业压力与独处时刻,要学会与压力、孤独和谐共处,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,同时用心维系师生、同学关系,构建温暖的支持网络。最后,范文龙以“愿学弟学妹们乘风破浪,在马院收获成长”的祝愿收尾,真挚的分享赢得全场掌声。

学院管理岗教师团队随后依次发言,从各自职责出发为新生提供全方位指导。徐艳与教秘邓雅清重点介绍了入党流程与学分获取的关键要点,清晰解读了学院在组织发展、学业管理方面的具体要求;王雨潇则充分肯定了2025级新生展现出的凝聚力,鼓励大家发挥研究生的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,积极应对未来挑战;办公室主任曾利则特别强调,研究生不仅要专注学术学习,更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,通过“与学院亲密接触、贴近学术前沿”,在实践中学习、在思考中成长,最终实现“学会做人、学会做事、学会做学问”的目标。老师们的讲解务实细致,为新生后续学习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
研究生导师代表程波老师以“三‘心’”为核心,为新生带来学术与生活的双重指引。她提出:其一,生活上要安心,希望新生尽快适应川外生活节奏,放下顾虑、专注当下,快速进入研究生角色;其二,学习上要有耐心,学术研究非一蹴而就,需沉下心来积累知识、打磨研究能力,以持之以恒的态度攻克难关;其三,对前途要充满信心,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意义,只要脚踏实地,必能在专业领域实现价值。

崔光军以“三‘定’”为关键词,为新生规划研究生生涯指明路径。一是“定位”:找准自身角色与优势,明确“我能做什么”,既要正视当下不足,更要相信“一切皆有可能”,树立起读研的信心与底气;二是“定标”:清晰规划“我要做什么”,既要制定短期目标(如完成课程学习、发表学术论文),也要确立长期方向(如职业发展、学术深耕),让每一步都有明确指引;三是“定法”:掌握实现目标的“途径与方法”,尤其要充分利用“三个课堂”——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课堂、以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实践课堂、以资源拓展为重点的网络课堂,全方位提升综合素养。

郭东方以一个问题“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何不同?”开篇,引发新生对身份转变的思考。他指出,硕士研究生需实现从“知识接收者”到“知识探究者”的跨越,并提出硕士阶段的四个层次,鼓励新生通过三年学习,从当前所处阶段逐步迈向“融会贯通”的高阶水平。同时,郭东方精准点出研究生学习的四大误区:一是依赖教师上课代替自主研究,二是用“表面内卷”掩盖“真实懒惰”,三是盲目追逐热点忽视理论前沿,四是将“独特个性”等同于“出众出彩”(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,呼吁新生在集体中学会包容与磨合)。他希望新生能规避误区,以严谨的学术态度、主动的探索精神,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深耕细作,收获佳绩。

本次会议让新生全面了解了学院概况、学业要求与发展方向,更感受到了学院领导、老师与学长学姐的亲切关怀。未来,期待2025级新生能以本次会议为起点,在川外马院的沃土上明确目标、笃行不怠,收获知识、友谊与成长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研究生篇章!

返回顶部